不分别,木瓜是西瓜?
善友问:法师,群里有人说,学佛人不应执着,应无分别。分别心重,离生死解脱太远。我想不明白,为什么不分别?难道学佛后,男女不分,东西不分吗?
答:所谓“不分别”,是有人自己错解,会错了佛法法义。学佛要福慧增长,首先要“辨别法”,辨别法的自相与共相。
自相(梵svalakṣaṇa、svabhāva-lakṣaṇa,巴:salakkhaṇ、sabhāva-lakkhaṇa),旧译自然,指个别的法与其他法,不同的形相。独自个别的体相,与其他诸法不共通者,称为自相;与自相相对,不囿限于自相,诸法共通之相,称为共相。
开始学佛的人,要学习分别法的自相,“善与不善,因与果”要分别清楚。不能一学佛就说:心是无常,色是无常,色会败坏,身会败坏,所以,我们啥也不用修。因为“心是无常,色是无常”这是在共相上说的。
如果“自相”分别不清楚,却乱谈“共相”,落入了对法的“自相、共相”因果关系混淆中。因为学佛修行,不辨别善、恶,不加以择法觉知,妄谈“不分别”非常危险。为什么?因为凡夫在没断烦恼之前,把善与不善,不加以辨别,却自说自话:“学佛人无分别”。甚至,认为“一切皆空、一切无常”,以此否定法的自相。这样学佛,忽略了善因、善果、恶因、恶果等缘起法义。
南传上座部巴利佛教,《阿毗达摩》用lakkhaṇo、raso, paccupaṭṭhāno、padaṭṭhāno,特相、作用、现起、足处,这四个来解说真实法。对真实法的辨识方式,我们应该认真学习。
lakkhaṇo:特征、特相,特别的标志。
raso:作用。《解脱道论》翻译为:味。
paccupaṭṭhāno:出现,现起。
padaṭṭhāno:近因、足处,直接的因素。
例如:木瓜与西瓜。
请问:它们有没有特征?
答:木瓜与西瓜,各自有特征。不然,你如何辨别它们?
问:木瓜与西瓜,有作用吗?
答:当然,有作用。
问:木瓜与西瓜,作用一样吗?
答:不一样。
问:木瓜与西瓜,特征一样吗?
答:不一样。
以上是说自相,下面来说共相。
从共相上看,请问:木瓜与西瓜,是不是无常会败坏?有没有生灭相?
答:是无常,有生灭相。
或许,有人会说:木瓜与西瓜是无常,会败坏。因此,它们两个都一样。这就错了,不对。
为什么?因为真正通达“自相、共相”的人,知道木瓜、西瓜都会腐烂败坏,但他也知道木瓜的自相与西瓜不一样。虽然,木瓜与西瓜会败坏,当它们败坏之前,有其作用,二者是不一样的。你不能把木瓜当做西瓜,因木瓜无常,西瓜也无常。所以,你错误的认为:既然二者都无常,那木瓜就是西瓜。
事实上,人人皆知,木瓜就不是西瓜。二者的味道不一样,营养也不同,形状也不同,生长也不同,品种不一样。
以上略说有人推广学佛“不分别”的危险性,一定先要分别“法的自相”,以相、作用、现起、足处的方式,对真实法进行辨识。这样,可以帮助我们修习Shamatha奢摩他和Vipassanā毗婆舍那,走在菩提道上,趋向解脱,了生死苦,达证涅槃圣道。
行愿
点击查看:★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★ | |
2021年文集 2020年文集 《云水天涯行脚僧》专辑 | 2019—2016文集 【人间佛教·礼仪篇】 |
回 向 偈
愿以此功德,导向诸漏尽。
愿以此功德,为证涅槃缘。
愿以此功德,回向诸有情。
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
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
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
尽此一报身,同生安乐国。
完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